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公共卫生六位一体的国家三级专科医院,隶属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心始建于1953年,于2000年由位于歌乐山的原重庆市第一精神病医院和位于金紫山的原重庆市第二精神病医院合并而成,又名重庆市第十人民医院、重庆市心理卫生中心、西南大学附属心理医院。
中心着力构建多院区协调发展格局。现辖金紫山院区、歌乐山院区、长康监狱精神科院区,总占地面积约11万㎡,编制床位995张,开放床位1200余张,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20余个。现有职工893名,其中高级职称122名(含18名取得职称未聘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名,中青年高端后备人才2名,硕士、博士103名。中心有市级重点学科一个(精神病学),市级重点专科两个(精神科及康复科),市级特色专科一个(早期干预科),市级临床研究中心一个(精神心理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临床心理科、老年科、儿童青少年科、睡眠医学中心、双心医学及PICU为院级特色专科。中心开展近红外线脑功能成像、事件相关电位、精神科药物基因检测、血药浓度监测、多导睡眠监测、海豚屋现代仿生学数字化训练、CAVE 运动训练、MECT、经颅磁刺激治疗、深部脑刺激、强化型短程动力心理疗法(ISTDP)等专科特色诊疗技术。
中心着力推进科研教学学术水平整体提升。现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重庆市精神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重庆市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防治中心,重庆市健康促进医院,重庆市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重庆市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市级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精神卫生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重庆市心理卫生科普教育基地,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西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院校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基地。中心作为川北医学院和遵义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共同培养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荣获“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重庆市十佳巾帼文明岗”“市民最喜欢的特色医疗机构”等荣誉称号。
中心始终坚持做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担负全市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防治、康复、科教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指导等任务;具体承担重庆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指导,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牵头负责全市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精神卫生三级防治网的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救援及96320心理援助热线咨询任务,负责全市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中心是全市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指定机构,承担全市强制医疗病人救治工作;2018年,中心牵头成立“重庆市精神卫生专科联盟”,与市内外6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联盟关系,为联盟单位提供医、教、研、管理等全方位的合作及帮扶,获得联盟单位的认可及好评。
中心着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市级重点项目、十大健康惠民工程的精神康复中心建设工程已如期建成投用,金紫山院区排危及风貌改造工程于2022年全面竣工,在基础建设实现环境美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服务美,加强文化建设实现人文美。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动力源和社会带动效应,把握机遇,整合资源,拓展更广阔的合作和市场空间,共谋精神卫生事业发展;重庆市第十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临空前沿科技城,占地面积170余亩,规划使用面积29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医教研产深度融合、国家区域医学中心的研究型医院、精神(心理)卫生中心,实现新的飞跃。
中心秉承“厚德、精医、和谐、创新”的院训,坚持“开展精神卫生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的宗旨和“呵护身心健康,发展中心品牌”的理念,致力于创建“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精神卫生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卫生服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战略定位是: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成为引领我国心理科学发展并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发展的心理学科技智库。心理所是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设有健康与遗传心理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社会与工程心理学3个研究室。心理所建设了一流的科研支撑平台。实验平台包括由“多模态认知神经影像平台”、“生理心理学实验系统”、“认知与行为实验系统”和“动物实验中心”四大体系构成的公用实验平台,以及多个特色实验室,如人类嗅觉实验室、行为药理学实验室、视觉认知神经电生理实验室等,实验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心理所科研文献资源保障水平与国际重要心理学机构相当,建有纳入中科院知识库网格的心理所机构知识库,可为全国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工作者提供专业信息服务。